再论振兴书画 吴 欢 2013-07-01

  春节前和朋友去参加了一个画展,参展的全部是退休的长者。令我惊讶的是,作品无论书、画、诗、赋都有相当的水平。我问朋友,他们练了多久?答曰:三五年。古人云:“字无百日之功”。三五年早该有此成就了。况且又是写了一辈子汉字的人。

先贤盛赞书画

  中国历来讲书画同源,书亦画,画亦书。擅书法者,画几笔兰草、花卉、苍松、怪石,自然顺手拈来,各成意趣。

  唐朝张彦远道:“夫画者,感教化,助人伦,穷神变,测幽微。与六籍同功(注:六籍亦称六经,即: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乐》、《易》和《春秋》),四时并远,发于天然,非由术作。以忠以孝,尽在于云台,有烈有勋,皆登于麟阁。见善足以戒恶,见恶足以思贤,当乎形容,式昭盛德之事,具其成败,以传既隐之迹。记传所以序叙其事,不能戴其容,赞颂有以咏其美。不能背其像,图画之制所以兼之也。”

  西晋陆机道:“丹青之兴,比雅颂之述作,美大业之馨香,宣物莫大于言,存形莫善于书。”

  曹操的儿子曹植更明确言道:“观书者见三皇五帝,莫不仰戴,见三季丧主,莫不悲惋,见佞臣恶嗣,莫不切齿,见高节妙妇,莫不忘食,见忠臣死难,莫不抗首,见放臣遂子,莫不叹息,见淫夫妒妇,莫不侧目,见良夫顺后,莫不嘉贵。是知存乎签戒者图书也。图书者,有国之鸿宝,理乱之纪纲”。

  一下子请了三位前辈先贤出来,没有别的意思,不过是拉大旗作虎皮而已。因为笔者自知渺小,人微言轻,且智力难胜。有泰山北斗在前,也省得我再动脑筋,枉费唇舌,徒施笔墨。

艺术本身好玩

  “艺术”本身是件好玩的事情,如今变成了神圣专业的事情,反而令不少“艺术”逐渐走向没落,这是对“艺术”真正的反动。中国历来讲“法术”。“法”是方略的含义。例如奥林匹克精神是重在参与,金牌只是参与中的亮点。

  如今就中国范围内看,文艺太强调专业,动不动宣扬在国际上获奖这类值得惊讶,不值得惊喜的事情。反而忽视了业余,更远离了文艺的根本性质。艺术不应该是艺术家的专利,固然艺术本身是一个载体,但是这个载体如果不融入人类本身这一最根本的载体,那么无论任何伟大的艺术都是会走向最后的死亡。因为人类不认识你是什么东西,或是只知道你是深谋远虑的东西,即便略知一二,也是可有可无。

  目前很多艺术家都在大谈张扬个性,强调自我,但这种强调应该在共性认可的基础上进行,否则自己在画室内一天三次变法,天才爆发成神经病,也不会有效果。依然是穷愁潦倒,可悲,可怜,可叹!

  中国历来做事贵在取法。取法乎高,仅得其中。取法乎中,仅得其下。取法乎下,一无所得。举个可能不恰当的例子:一支强大的军队,技术力量尚佳,却选错了作战方向,本来应该往右打,却偏偏往左打,而左面是沙漠,根本没有敌人,全是黄沙和风暴,那么等待这支军队的只有灭亡。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?法之不正,术将安在?

好玩是最深的含义

  二月初,我和几位油画家、雕塑家一起在香港参加一个大机构的美术设计。其中一位是前辈大诗人闻一多先生的公子闻立鹏先生,他今年七十岁,是国家油画委员会副主任。我们在一起谈论书画界的现状,他也相当悲观。认为普及美术知识,推广艺术行为确实是刻不容缓了。然而普及的定位看来是关键所在。艺术必须降落,这是惟一的方向。所谓“曲高和寡”,先贤早有训示。

  其实,小孩刚懂事首先要学的便是唱歌画画,这是全世界流行的生存过程,可谓概莫能外,那么唱歌已经普及,画画也完全可以提倡。

  旧时中国的酒楼茶馆均备文房四宝。唐朝草圣张旭,每每醉后挥毫,或施于壁,或札于屏,雄逸气象,是为天纵。正所谓“张颠自有沧海量,满壁龙蛇腕底来”。这里且不论其书法艺术上的成就,唐韩愈的一段评论足可道尽内中三昧:“张旭善草书,喜怒无常(世道无常喜怒自然无常也),忧悲怨恨,思慕酣醉,无聊不平,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。欢于物,见山水岩谷,鸟兽虫鱼,草木花果,日月列星,风雨水火,雷霆霹雳,歌舞载门,大地之变,可喜可愕。故旭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。”说白了,张旭草书为的是好玩,为的是排遣种种人生烦恼,除此别无深意,或者反过来说,“好玩”正是人生最深的含意。

提出一项建议

  由于人生过于深刻繁琐,那么追求简单浅薄是完全合理的行为。书法绘画到了今天,我以为最简单的普及方法,乃是在所有饭店酒楼、洗浴中心、夜总会开辟“书画墙”,铺上铁皮,钉上毛毡,在毛毡上铺上宣纸,用吸铁石压住,随写随换,让客人酒后挥毫,可写可画,各显其能,这要比装修卡拉OK简单得多,若能配上一台快速装裱机(一万元人民币足矣)和现场制作镜框,吃客都能够带去一幅自己的作品,自然妙不可言。这对宏扬书画艺术,必是大有益处。这并非吴欢的发明,乃是先人的创造,吾辈有责任继承。倘若能够实行,定可令餐厅酒家又多了几项收入,也符合“吃、喝、玩、乐”的人生需要,又宣传实行了中国传统文化,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。

  最近,香港艺术发展局正提倡一人一艺,就是每个人要有一项艺术爱好,这是个好主意。但是若把艺术搞得很深很玄,谁还愿意去学。

  这里,我要声明,真正的艺术家,我没有贬低的意思。我不过认为艺术一旦普及了,真正的艺术家自然会浮出水面,“山到成名毕竟高”。但这些艺术家一定是在综合能力上,包括政治、科技学术、艺术、人格魅力等诸多方面,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人物。

  最后必须指出,中国的文房四宝是纯粹环保型的,尤其宣纸有“千手之寿”的美誉,值得向全世界推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