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振兴书画 吴 欢 2012-09-01

  三个月前,我曾接受香港凤凰卫视专栏“一点两岸三地谈”的采访,与台湾一位学者谈有关休闲文化的认识。当时我谈到了“楚辞、汉赋、唐诗、宋词、元曲、明小品、清言”均为休闲文化。他很不以为然,认为屈原地下有知,将十分难过。事实上,今天的人们大都读不懂《离骚》,甚或根本不想读这类东西,如此这般的情景,屈原地下有知,必定更加难过。

  任何艺术乃至学术一旦脱离了实用性,就会丧失其生命力。因此“实用主义”在某种情况下,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一种值得提倡的主义。而我把一些神圣的东西从殿堂里硬往下扯到民间,乃是一种策略上的考虑。因为,屈原写《离骚》为的是抒发自己的情感,给后人留下一些轨迹,并非为了培养一两位楚辞学者。

  就今天而言,歌曲这门艺术,是被开发到淋漓尽致的最普及的一门艺术。人皆可为歌唱家,人皆可做名歌星。所有爱唱歌的人,都在追随一些比他们水平略高一等,却名贯日月演而优则唱的超级影坛巨星。这情景粗看之下显得怪异,然而无法否认的是,这便是属于现代精神。

书画艺术应是大众行为

  “歌曲”的成功,令我悟及到画画亦有关开发的潜力,很可能是下一个可以成功开发的休闲项目。其最根本的原因,是画画属小道,是为了宣泄情绪,有人皆可为的基础。画画的出现与歌曲完全相同,乃是先人们的娱乐,既然歌唱家不影响大家唱歌,画家也不应该影响大家画画。

  这里将我的一家之言就教于各界方家。从目前画画发展来看,道路显然是走偏了,违背了传统意义上的画画习惯。其最重要的根据是,过去文化人少,略懂之乎者,都可以泼墨挥毫,家家都备有文房四宝;而今的人有了文化,对此道却大都失去了兴趣。所谓文房四宝,也不再有其“实”的含义。

  原因是多方面的。我只想讲,就形式与内容到效果的最根本意义而言,书画艺术应该是一种大众的普及行为,它是真正简单易行,且最健康的休闲方法。休闲不是为了艺术,艺术却是为了休闲。艺术质量等而次之,休闲质量才是目的。书画家多长寿,因为书画能够制造简单的心理环境,是真正意义上的自我体现,不受外界的干扰,可以排遣愤世烦恼,令心情平静,不急不躁。

  然而,书画自从成为画家的专利行为之后,则失去了它本身的某些重要的作用与意义。而由于普通人对画家的普遍崇拜,仰之弥高,更导致了这门“手艺活”的孤独与寂寞,越来越无人问津。

  民国以前,刺绣、画画是女人最早的职业。略有教养的闺中女子,大都以此养心修性。文人雅士以此为必会的技艺。这说明绘画一道确属小技,并非什么高难度的事情。

  当然,美术学院毕业的画家,显然因为有专业训练而技高一筹。但毕业之后便可称家吗?恐怕没这么快,这是什么原因?我想主要是人生历练还未成熟。在这个意义上讲,人生历练便高于技法本身了。也就是说真正成家,乃是技术解决以后的事情,还早着呢。

称为“家”的对社会有贡献

  书画界有“名家书画”与“书画名家”两种说法,这是比较科学的结论。但无论怎样,这两种家之所以成家,必定对社会人生、文化进程有所贡献,有所冲击,有所影响,否则就没资格成家。至于自己硬要称“家”,那只好在自己家里称家,任何人也没理由不让他称“家”。

  辛亥革命以来,书坛大家,大都是一批政治家与文人,如康熙、乾隆、孙中山、毛泽东、康有为、章太炎、吴敬恒、张伯英、容庚、鲁迅、吴瀛、沈尹默、叶恭绰、易培基、乔大壮、黄炎培、郭沫若、马一浮等等。这些书法家,莫不是以自己的政治影响、学术成就,而同时雅善书法的。他们的书法,自有其深厚的人文内涵与文化精神,从而被同道中人认可,且有闻名遐迩的基础。而这些最根本的方面,乃是80年代后出现的一批所谓专业书法家远不能望其项背的。

  固然,“书法不仅仅是书法,但书法毕竟离不开书法”。过去的书画家正是具备了这两者,才成其为家的。今天的人们基本上离开了毛笔,自然就无法成为过去意义上的书画家了。但是江山代有才人出,今天应该有今天的标准,而这个标准也该有今天的综合成分。

  此外,还有一种有趣的情景,是我近来才忽然悟及的。我买了一本《古今楹联汇刊》,内收从明代到近代的二百四十六位著名书法家作品,共三百幅。从技法上看,其中大部分与人们习惯的书法审美标准相去甚远,且绝对不够规范。有些甚至可以说字形怪异,笔法呆滞,似不堪入目。但毕竟流传了下来。

  究其原因,抛开文人自誉的创新,自成一体不谈,“先有倜傥非常之人,后有惊世骇俗之作”。我想更重要的乃是书法家本身的综合成就与社会地位、文化地位使然。这便在一定意义上肯定了王羲之、颜真卿、欧阳询等这些前辈先贤们的书法标准绝非最后的标准,证明了书法不仅是书法,更包括了人们对那些功在当时的人物,深厚的精神寄托与缅怀。

  看来单凭一手漂亮字,不能称家,而能够称家的必须是举足轻重的人物,或学术了得的大家。启功先生就曾说过:“庙里抄经文的和尚字好,能算家吗?”而启功先生本人的重要成就,乃是他的著作、诗文及超人的智慧。这一点看来是最重的,也是人们审美情趣中最不可忽略的部分。

书画是高雅的休闲项目

  既然成家的人物,其书画不必有明确的规范,重在抒发情怀与意趣,普通的人们就更不必刻意从师。当然,我的意思并非提倡“祖宗不足法”。我是提倡对书画本身的解放,对艺术的实用性、可行性进行革新。

  事实上,西方艺术早在上世纪初就开始跟传统唱反调,走在了前面,从古典主义到象征主义,野兽派、立体派、印象派、抽象派,线条、色彩已不是刻意写真师法造化,而是情绪的瞬间宣泄。

  中国绘画早有“似与不似之间”、“得意忘形”的理论,这恰好与西方抽象理论殊途同归,但若说到这门艺术的普及,西方绘画首先在工具上绝对逊色于中国。油画太复杂,且有污染之嫌。而中国的文房四宝却有着先天的优势,因此是绝对值得推广的。

  总之,我主张振兴书画,我以为,人人成为书画家是可能的。让人们多一种高雅的休闲项目,并自然地回顾一下先人的文字与休闲时尚,应该是有益的。